直接扩展空气冷却单元的工作原理:
内部结构图直接扩展空气冷却单元:
直接扩展水冷单元的工作原理:
内部结构图直接膨胀水冷单元:
冷藏水单元的工作原理:
冷藏水单元的内部结构图:
自然冷却单位夏季模式的工作原理:
自然冷却单元杂交模式的工作原理:
自然冷却单元冬模式的工作原理:
自然冷却单元的内部结构图:
空调单元的空气供应方法:
普通离心风扇:
直接连接的交流风扇:
热交换器:
电极加湿器:
铝鳍加热器:
姓名
年度电力衰减
电加热转换效率
环保友好
自动过热保护
铝鳍电加热器
没有任何
99.4
合格的
能
PTC电加热器
大的
86
包含铅
能
通信接口卡:
一定的IDC 30,000平方米实际情况箱水道系统图(无水量):
IDC水冷却系统:水塔+水冷却单元+机房空调
水冷设备的逻辑图:
气冷天然冷却器原理:
如果室外温度低于回流温度两次,则将打开天然冷却,并部分补偿压缩机。该单元在某些自然工作条件下运行。
当室外温度低于10度回流水时,100会自然冷却,只有风扇才能消耗动力。
热恢复应用热和热源:
在制冷和加热期间,该单元的综合能效比高达810,这是明显的节能。
自动平衡冷热:平衡热交换器以平衡热和冷差;
多功能一台机器:全年冷却并全年加热;
各种平衡的来源:使用空气,水或地面来源作为平衡的冷和热源;
典型的热和冷供应系统图:
使用这种热恢复技术,数据中心的数万平方米的办公室,操作和宿舍可以实现免费供暖。通常,10,000平方米的IDC可以为办公楼提供免费的供暖和家用热水。
紧急计划:
冷水箱旨在确保水冷管道中有足够的紧急水,以满足柴油发电机启动期间的运行需求。
用户评论
残留の笑颜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IDC机房空调的文章,挺详细的,讲了很多不同系统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对能源效率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确实是个选用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对于设计機房空调系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确保冗余性和可维护性。文章中提到的热交换器方案很有意思,不过实际应用中具体要结合场地环境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看图文描述很清晰,让我对IDC机房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前只是知道需要控制温度,现在才知道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这篇文章太专业了,我这种小白根本看不懂啊…… 还是希望能有更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让对数据中心空调了解有限的人也能更容易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对于服务器密集的数据中心环境来说,高效能、快速反应的空调系统尤为重要。文章中提到的预热功能很有价值,在机房维护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虽然图文展示很全面,但是我觉得缺少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样更能够直观地呈现不同系统的设计方案的效果对比。 期待作者未来分享更多实战经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我觉得文章描述的还是比较详细的啊!特别是关于不同机房环境对空调设计要求的分析,很有参考价值。做数据中心工作的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看来IDC机房空调的设计确实很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啊! 这篇文章让我更清楚了整个流程,为以后在相关领域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文章的图示很详细,很好理解各种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建议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解释,让读者更好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这篇文章对IDC机房空调系统的设计非常全面,涵盖了各个阶段的关键问题,但它比较理论性质,希望能结合案例更直观地展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数据中心安全防火非常重要啊!文章最后提到机房电源系统的冗余和隔离措施,让我更加意识到了数据中心的整体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我觉得对于一些新手来说,这篇文章的理论讲解会比较吃力,建议作者可以添加一些图表或视频动画演示,让理解更直观易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对IDC机房空调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设计如此复杂!以后再做数据中心的规划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文章的分析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不同环境下空调系统匹配和控制策略的讨论,这对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巷青灯
对于现在越来越强调绿色能源环保的数据中心建设来说,节能高效的地源热泵等新式空调系统确实值得关注。文章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也很有启发意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IDC机房空调设计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这篇文章虽然比较详细,但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人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我认为这篇文章缺失了一些实例分析和技术指标对比,例如:不同品牌的空调设备的性能参数以及实际使用案例等,这样能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各自优劣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