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税收收入17万亿元,其中增值税收入排名第一,为7.7万亿元,占比45%,其次是企业所得税3.7万亿元,占比22%。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税务年鉴2020》)
显而易见,增值税占据主导地位,占税收收入的近一半。企业所得税不到增值税的一半。
然而,普通老百姓对增值税并不是很了解。说到所得税,大家的理解是,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得到利润,乘以25%来纳税,这符合大众的日常理解。说到增值税,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从进项税额中扣除的销项税额是多少?不做金融、不做生意的人不太明白。
甚至可以说,即使是从事金融、税务工作的人,如果天天面对增值税,也未必真正了解。
不妄自菲薄,今天我就以自己的卑微经历和大家谈谈增值税的基本法。
1、层层推演
根据我个人的总结,增值税有四大特点:
1、层层推演
2、毛利税
3. 附加税
4. 半转移性
我们来一一说一下。
增值税最早发明于法国,顾名思义,对附加值征税。我买了一堆钢材等原材料,花了100万造了一批汽车,卖了300万。从原材料到成品,价值增加了200万。这200万是计算增值税的依据。
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3%,则该公司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
(300-100)13%=26万
然而,公司有操纵账面增值金额的空间。为了打击逃税,法国人发明了《购买扣除法》。
总体思路是企业根据销售额乘以税率缴纳增值税,称为销项税。但是,购买货物缴纳的增值税可以扣除,这称为进项税。
我们把刚才例子中的等式去掉括号,就变成:
30013%-10013%=26万
300万乘以13%,得到39万销项税,100万乘以13%,得到13万进项税。销项税39万减去进项税13万,等于应纳增值税26万。
你要问了,这不是把括号去掉了吗?如何保证企业不逃税?
增值税最关键的一点来了。进项税额必须凭专用凭证抵扣。如果购买的商品来自中国,通常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是进口的,则是海关专用的进口增值税缴款单。所以公司财务部会告诉你,出差住宿必须开专用发票,普通发票不能给你报销。普通票不可抵扣进项税。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按照上下游来拆分为三个公司:钢铁公司、零部件公司、汽车公司。
某钢铁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向某零部件公司销售一批钢材;
零部件公司用这批钢材制造了汽车所需的全部零部件,并以200万元的价格卖给汽车公司;
汽车公司用这些零部件制造了一辆汽车,售价为300万元。
事实上,汽车行业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使用最简单的模型。
钢铁公司(100万)零部件公司(200万)汽车公司(300万)。
钢铁公司销项税额为100万13%=13万;
零部件公司销项税额为200万13%=26万。零部件公司的进项税来自钢铁公司的销项税,100万13%=13万。抵扣这部分进项税额,必须取得钢铁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零部件公司最终缴纳增值税26万-13万=13万。
汽车公司销项税额为300万13%=39万。汽车企业的进项税来自零部件企业的销项税,200万13%=26万。要抵扣这部分进项税额,必须在采购零部件时取得零部件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车企最终缴税39万-26万=13万。
那么,看到了吗?
当我们要求凭发票抵扣时,各环节纳税人都会主动向上游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能够抵扣进项税额。这样就形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抵扣额逐层叠加。直到最终消费者。
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购买汽车时,价格已含进项税。但是你不再有下游了,没有销项税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也停止了,所以你的进项税就不会被征收了。扣除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增值税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接税具有较强的传递特性。增值税层层转嫁,最终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
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种转移往往不是100%的。我将在《半转》第四节详细讨论这一点。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增值税的第一个特点:
以发票控税为基本流通特征,避税难度加大,层层抵扣,更易转嫁。
2、毛利税
前面讲到增值税原理的时候,大家应该已经感觉到,增值税的计算依据似乎和所得税类似。
所得税为:(收入-成本)税率
增值税为: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不就是去掉了所得税的括号吗?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然而两大体系长期各自发展,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核心区别在于特购票必须抵扣增值税。现实中,您会发现很多成本费用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最典型的就是工资。
你不妨想一想,当你的公司给你发工资的时候,你有给公司开过发票吗?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工资必须作为成本扣除,不需要发票。但在计算增值税时,工资被视为成本。可以提供进项税吗?
不能。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劳动力是成本的主要部分。
除了完全不可扣除的项目外,还有一些可以部分扣除的项目。
胖友们都知道,增值税目前主要有13%、9%、6%三种税率;简易计税方法有5%和3%两种税率(疫情期间3%税率暂按1%执行)。
如果你觉得税率太多记不住了,记住13%就可以了。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的税率为13%,这是最常见的税率。
交通费一般为9%;
如果我找人为我的公司拍广告或者提供税务咨询,这种现代服务的费用是6%。如果出差入住酒店,酒店还要收你6%的费用。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我是一家销售汽车的公司,销项税税率是13%。除了外购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13%外,其他项目还包括运费、广告费、咨询费、出差期间的住宿费等,你会发现进项税额为13%。税率低于13%,产出与投入不匹配。
说白了就是投入扣除少。
可以说,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型进项税是相当齐全的,而很多费用型进项税则没有进项税,或者不能抵扣,或者不能全额抵扣。
那么,回到前面提到的等式。从计税依据来看,企业所得税是净利润税,而增值税则与毛利润税类似。
这一点引出了三个推论:
首先,我们再次被告知,增值税比所得税更难避免。如果想少交企业所得税,可以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然而,很少有公司毛利润为负,这意味着他们在亏本出售产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家公司破产也就不远了。
增值税与毛利税类似。如果毛利润仍然为正,那么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很可能也是正数,增值税还得继续缴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连续几年亏损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纳税的原因。他们缴纳的主要税款是增值税和消费税。
其次,针对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关系,税务机关的大数据会对你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缴纳情况进行结构性比较。当两种税所报告的收入和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时,恭喜您,您的企业将受到额外的关注。
第三,由于增值税很多项目不能抵扣,增值税的计算依据通常远大于企业所得税。从数学角度看,增值税相当于在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对企业利润重复征收。一个税。
因此,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企业利润的实际税率不是25%,而是25%+13%=38%。由于增值税很多项目不能抵扣,因此总税率应在40%以上。
当然,这只是纯粹的数学计算。我们之前说过,增值税是层层转嫁的。如果增值税100%转嫁,企业实际税率仍为25%。
现实情况是,它经常被传承,但并不完全传承。企业利润的实际税率在25%至40%之间。
我们先不急着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将其留给第4 节的半传输部分来详细讨论。
3. 附加税
我们说增值税相对容易转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单从产量来看,直接征收销售税。税收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简单、直接、明显。如果您想转嫁税,只需将税额直接添加到价格中即可。与所得税不同的是,所得税是在从收入中扣除成本和费用后征税的,税收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多层的。如果要转嫁所得税,很难说应该向价格分配多少。
二是增值税可以分级抵扣;
三是增值税与价格分离。
大家在签合同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含税价”和“不含税价”这两个字。这里的“税”特指增值税。
在中国,超市的产品只有含税价格,所以老百姓对增值税并不了解。如果你出国旅游,你会发现很多国家的超市货架上都标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含税价格,一种是不含税价格。通过做这个比较,你就知道你付的钱有多少是付货款的,有多少是给财务的。
日本就很典型。如果你去购物,你会发现货架或菜单上标有两种价格。一曰“税込”,一曰“税抜”。顾名思义,前者是含税价格,后者是不含税价格。有时候只有一个价格是不含税的,结账时你会发现突然多了一项费用,就是附加税。
不过日本管这个叫消费税,其实是我们的增值税,一般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日本目前有两种消费税,10%和8%。
在中国,消费税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税种,类似于奢侈品税。主要是对国家不希望你消费太多的商品征收,比如香烟、酒、成品油、高档手表、贵重珠宝、游艇、木制品等。性筷子、实木地板等
你会发现税费是否标注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很大。
如果没有标准,大多数人不会计算产品价格中包含多少税;
如果有标记,食用时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疼痛。
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差异在个人消费中很少遇到,但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却天天遇到。签订合同时,通常会明确含税价格是多少,含增值税是多少,由税控系统开具。以支付金额为准。
由于价格和税收的分离,企业了解交易金额中有多少是收入,有多少是税收。在给产品定价时,他们会考虑税额并转嫁税款。增值税的额外价格性质是一个很容易转嫁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问一个问题:企业在计算利润时,是否应该扣除增值税?
我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时候,隔壁团队的同事对某公司做了盈利预测,做了模拟损益表,还包含了增值税。它没有学过金融,所以不知道增值税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而不反映在损益表上。
在这一点上,增值税与其他税种有很大不同。消费税、房产税、印花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都反映在利润中。
这与增值税的价外税制设计有关。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一家增值税税率为13%的汽车制造企业采购了一堆钢材,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3万元;生产了一批汽车,销售价格为300万元(不含税价格),销项税39万。这家公司是这样记账的:
两个不含税价格分别计入成本和收益。公司利润是300万减100万等于200万。 (我们忽略各种费用和附加税,用最简单的模型。)增值税应该在哪里记录?
13万的进项税是包含在资产里的(实际上是会计上的借方),就像你去按摩院充了卡,这就是你的资产,以后每次都可以从卡里扣除。购买;销项税额39万元。债务很容易理解,类似于实际按摩消费需要支付的账单。
产出减去投入就是应纳增值税。 (其他明细账暂不考虑。)
如果为正数,则说明您的充值卡已用完,需要额外付费;
如果是负数,说明你的充值卡还有限额,不需要额外付费,以后还可以扣除。
在此过程中,仅涉及资产负债表科目,不涉及费用。因此,从会计制度设计上来说,增值税并不影响利润。
如果我不这样设计,将增值税恢复到价格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利润会受到影响吗?
还是用前面的例子,如果价格加上税,那么采购钢材的成本是113万,卖车的收入是339万。加上增值税,就是39万减去13万,等于26万。企业利润为:
339-113-26=200万
与之前的结果相同。
因此,我们说增值税不影响利润。
这对于从事金融的人来说是极其基本的常识。
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人来说,肯定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增值税根本不影响利润,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虚开增值税发票、逃税等行为呢?
因为增值税的设计是具有欺骗性的。
增值税的理论与实践存在巨大差距。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谈谈增值税的半直通性质。
4. 半转移性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由于销项税的计算依据直接来自销售,并且分级扣除,与价格和税收分开,因此增值税很容易转嫁出去。
但这种转移只是相对的。
如果能够实现100%转嫁,理论上每家企业都会先缴纳进项税,然后通过产出转嫁到下一家企业,从上游到下游,一直到最终消费者。最终消费者只有投入品,没有产出品,并承担最终累计的全部增值税。
许多税法制度的设计都源于这一理论。
胖朋友都知道,出口退税是退增值税和消费税。
其中,增值税出口退税是退进项税还是销项税?
进项税。
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原对出口产品免征销项税。此外,我们还退还他们承担的进项税,允许出口产品以免税或低税状态进口。在国际市场上,这就是出口退税的税法理论。
实际操作中,对生产企业实施的政策称为“免抵退税”政策,对外贸企业实施的政策称为“免抵退税”政策。
因此,除非是限制出口产品,否则大部分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都不会转嫁到外国人身上。
可见,出口退税设计的理论基础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增值税完全转移。
增值税不计入损益表,这种设计也是基于完全转嫁理论。
但现实情况是,增值税并没有完全转嫁。
举两个例子。
我们看一个完全转移的例子:之前我们遇到一家制造企业,因为疫情,现金流略有流出,想要筹集资金延续生命。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其几套机械设备价值不菲,并且可以提供售后服务。融资租赁的回租类型。
胖友们都知道,金融机构经常会接触到各行各业,但这些人不可能了解每一个行业。他们不是专家,无法确定您的机器是否有价值或值多少钱。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只认得一件事,——张特价票。
您购买机械设备时没有发票吗?他们将根据发票上的金额授予您融资限额。
然后问题就来了。公司在购买这批机械设备时,与厂家进行了一些沟通。厂家说了,如果不需要发票,就不用交税点。如果设备不含税售价为5000万,则税额为650万。厂家的意思是,如果你要发票,那我就5650万卖给你。如果你不要发票,我就五千万卖给你。
因此,企业选择不投票。
当时确实存了钱,但是没有发票,融资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这也算得上是乘小事而吃大亏了。
在这个例子中,设备供应商将100%的增值税转嫁给企业。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想必大家都遇到过。当你在网上买东西,本来是500元,你索要发票,对方却说会有额外的税点。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我们之前讲过《避税的基本法》里的东西。我们遇到了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其服务的客户要求将技术服务转化为加工、修理、修理服务。前者的税率为6%,后者的税率为6%。 13%。这样,客户就可以抵扣更多的进项税。
这些胖友被增值税全转论毒害太深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双方原本商定的是一个含税价格,比如100万。如果正常按6%税率开具发票,不含税收入为94.34万元,增值税为5.66万元。结果甲方爸爸就开口了,你给我开13%的发票。乙方害怕失去这个客户,只能放弃利润。总价保持不变。此时免税收入变为88.5万元,增值税为11.5万元。
客户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5.66万元增加到11.5万元,可少缴纳增值税5.84万元。
不过,细心的胖友应该想到了,在进项税抵扣增加的同时,企业所得税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却减少了,从94.34降到了88.50,利润却增加了5.84万。税收的增加是相等的。
这导致客户需要额外缴纳25%的5.84倍,相当于14,600的企业所得税。
合计起来,客户一共可以缴纳5.84减去税费1.46,等于43,800。如果细心一点,还可以考虑到城建税及附加的影响。总而言之,客户赚钱。
在这个例子中,技术服务公司的增值税并没有完全转嫁。如果把双方商定的100万算上增值税,那么技术服务公司最多只能转嫁6%,以后差额还会增加。一部分是无法传承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增值税能转嫁多少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曾总结:“我同意间接税应由买方和卖方分别承担,分担比例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弹性。”
说完半转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之前提到的毛利税和价外税的本质。
毛利润税视角的理论基础是增值税100%不转嫁;
相信增值税不影响利润的理论依据是增值税是100%转嫁的。
事实上,从整体经济活动来看,增值税是半转嫁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前面的结论。考虑到增值税,企业整体所得税税率实际上在25%至40%之间。实际税率取决于增值税转移程度;增值税虽然受制于会计制度的设计,没有计入利润表中体现,但它实际上影响利润,影响程度取决于增值税转嫁程度。
5. 结论
最后总结一下,增值税具有扣除链条的特点,是流转税和间接税;发票控税是征收关键,避税难度加大;从征税对象来看,与毛利税类似;从会计角度来看,是一种价外税,不影响损益表。但事实上,增值税转移的程度根据企业的议价能力而有所不同,并且会内部化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部分。
上述整个讲解过程采用简化模型,仅讲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不包括小规模纳税人。汽车企业的案例无需深究。真正的汽车公司不可能买一堆钢材来造一辆汽车。另外,进项税转出、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不予考虑。
说完增值税,我们回过头来说个税制改革。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有直接税就没有间接税,有点非此即彼。
并非如此。
如果蛋糕能够永远以增长的速度增长,那么只能永远征收间接税。
但能否做到,却有点令人怀疑。事实上,当大家都觉得市场岌岌可危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了蛋糕的增速正在放缓。
间接税取决于可持续消费。当馅饼变慢时,有些人分得太多,而富人的消费一直占收入比例较低,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就会受到影响,间接税的税基就会萎缩。
用户评论
棃海
哇!这篇文章我一定要读,终于有人来解释增值税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桥残雪
一直搞不懂增值税,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彻底明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我一直对间接税和直接税傻傻分不清楚,终于要搞懂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增值税,听起来好复杂,希望文章能用简单的语言讲清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增值税,生活中的“隐形税”,终于可以了解它的真相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终于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增值税了,太期待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期待文章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增值税!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涨知识了!原来要了解直接税,先要了解间接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终于要搞懂增值税了,感觉自己离财务自由又近了一步!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增值税和我们息息相关,了解它很重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文章标题太吸引人了,必须点进去看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之前一直对增值税一头雾水,希望文章能帮我解惑。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增值税,你到底是什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感觉增值税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学习一下增值税,说不定以后就能省钱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增值税,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期待文章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增值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对增值税充满了好奇,一定要认真学习一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增值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这篇文章太棒了,终于能了解增值税的秘密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学习增值税,从今天开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