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对联时,上下联必须对比工整,押韵流畅,意思相近或相反,读起来有香味。
经过时代变迁,对联文化逐渐衰落。不仅是文人墨客,普通百姓也可以用对联来调味和点缀自己的生活。与早期相比,此时的对联要求不那么高,也更有趣。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联的影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口基本上都有对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春联。
中国人把民间文化融入到对联中,将阳春白雪人和下里巴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民国时期的对联文化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看看清华园对联的故事。
国学大师,临危受命
1932年,清华大学正在准备招生考试。负责国学考试类的刘文典正赶往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办公室。
朱自清原本是负责国学考试的老师,但由于个人突发事件,抽不出时间来处理这项工作。于是无奈之下,刘文典只好向陈寅恪求助。
陈寅恪是谁?
被誉为民国“国学四大家”之一。他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优雅和西方文化的开放。可以说,陈寅恪是为文化传播和传承而生的。
他出生于一个国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对国学和历史有着广泛的研究。在父亲的引导下,陈寅恪受到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逐渐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不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宝库,吸引着年轻的陈寅恪沉浸其中。
上帝不仅让他充满了兴趣,也让他充满了才华。就连他学识渊博的父亲也不止一次感叹,这孩子可能就是为了传承国学而生的。
年仅八岁的陈寅恪就能够与父亲谈论历史。在正史之外,他常常能够对历史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父亲为此感到羞愧。
正是因为知道儿子的优点,父亲才倾尽全力培养儿子成为人才。陈寅恪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有信心主动开拓视野。
众所周知,日本的大部分文化习俗都是通过使节从中国学回来的。
学习平假名、片假名可以丰富陈寅恪的汉字研究体系;接触日本和服可以让陈寅恪对中国服饰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日本的日式建筑中,陈寅恪也能看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世界的影响……
当然,除了中国文化,陈寅恪还关注日本的政治经济。
他们的政治模式大多源自西方,与中国的政治风格和政治结构有很大不同。看到这一幕,陈寅恪睁开了眼睛。
他写信回家告诉父亲:“古书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次,儿子终于有了直接而深刻的体会。”
留日几年后,陈寅恪满载回国,来到复旦大学继续深造。
环境的变化给了他更多的灵感和更深刻的思考。陈寅恪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他意识到自己目前所接触到的还远远不够。
所以他的心是“野”的,他想要走得更远,去到更大的世界。
怀着这个目的,陈寅恪开始了他的欧洲游学之旅。
开放的西方文化和含蓄的东方文化就像两颗种子,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发芽、成长。来到西方国家,他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他从未有过的经历。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他看到了西方文化的许多可贵之处,但陈寅恪所坚持的核心文化体系仍然来自东方。
他坚持以我为主体、为我所用,把一些西方思想带入东方文化的研究中。
这件事大有裨益,陈寅恪自身的知识也不断丰富和积累。回国后,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在身后收获了无数崇拜者。
据说陈寅恪大师的公开课是很难得的。
学生们都知道,这位老师的课程丰富、生动,不像传统国学讲师只照搬以前的教育模式。在他的课程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能得到不同的启发。
正是因为陈寅恪在同学们心中的分量如此之重,他才成为了刘文典挽救局面的不二人选。
坐在办公室里的陈寅恪得知刘文典的来意后,立即同意接手这份工作。
不过,他说:“我的要求可能更高,我的问题可能更棘手,所以我必须提前说一下。”
“说起来容易,只要你同意。”
正在擦额头汗的刘文典没想到陈寅恪的问题会如此不同。
上联之妙,体会不同
接手任务后,陈寅恪闭关了一天,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次考试,陈寅恪一共问了两道题。其中之一是传统的论述题。这次他要求的是命题论文,题目统一为《梦游清华园》。
另一个问题很独特也很有趣。这是一道对联题。教授给出的第一副对联是“孙行者”,学生则要求给出一副排列整齐的第二副对联。
对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算报考清华大学的学生自然会看到很多对联。但大家都知道,对联的字数越多越好,对联的字数越少,就越难把握。
“孙行者”三个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许多巧妙的心思。
总体而言,孙行者是《西游记》孙悟空中的人物之一。他也是著名小说中的一个熟悉的角色。大街小巷的孩子们依然喜欢和孙兴哲一起角色扮演。
但如果把这三个词拆开,就会得到不同的含义。
“孙”可以指百家姓中的孙姓,也可以指祖先的孙子的孙子。换句话说,这个词有多种含义,这取决于受访者如何解释它。
而“行”就是去、去的意思。
至于“着”,可以用来形容形象,也可以作为文言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这副看似简单的对联,在解读的过程中其实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思想。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字数越少,对联就越难改正。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考场。考生拿到了试卷。看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一头雾水。
通常在考试前,考生都会答题,但谁也没想到,这次考试居然有对联题,而且是这么难的对联题。
一些不自信的候选人放弃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过,也有考生坚持回答,但思维局限性太严重。
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孙兴哲视为一个整体,将他视为《西游记》之间的一个人物。
于是他们写下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唐三藏、猪八戒、如来佛、观音……无一例外,都是《西游记》之间的图像。
当然,有些人的思路稍微发散了,用其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来给出答案。
比如花和尚和及时雨在《水浒传》,降珠仙和通灵玉在《红楼梦》。
总之,这些答案都不是陈寅恪愿意看到的。
当他批卷的时候,他忍不住发脾气。
他对刘文典说:“现在的年轻人国学知识太少了,还敢报考我们国学,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作为中国人,了解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应该是最重要的。” ”基本要求,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 ”
气质优雅的陈寅恪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他始终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
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宝库,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些资源,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
但很明显,通过这些试卷,他正在逐渐失去对下一代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期望。
可就在这时,一张试卷出现了,如春风化雨,浇灭了陈寅恪心中的怒火。
这张试卷的答题者叫周祖墨。他出生于1914年。
无独有偶,他和陈寅恪一样,从小就对国学表现出兴趣,在这方面尤其有天赋。而且,他的家庭氛围也很好。
在答卷上,他写下的答案是“胡适之”。
虽然这个答案不是陈寅恪想要的,但他觉得比自己的答案要好。
字字深意,实乃佳对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胡适之》究竟有何精彩。
首先,胡适之和孙兴哲是同一个人,或者说都是一个形象。而且,这两人的国籍也不低。
再说逐字对白,周祖墨也完全做到了工整的要求。
“胡”和“孙”,都是中国人中很常见的姓氏,在《百家姓》之间的排名也不低。所以这第一句话就已经让陈寅恪眼前一亮。
而“适合”也非常适合“行动”。这两个词都是古汉语动词,都有去、去之意,满足对联中意近相近的要求。
最后的“of”与“the”更加巧妙。我们学习文言文时,通常会将“知乎者也”与“知乎者也”进行比较。
它们都是情态助词,即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把它放在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只会让对联读起来更顺口。
所以总体来说,这个答案让陈寅恪非常满意。
他并不吝啬,给出了手下唯一的满分。而且,他一改之前的态度,把试卷放到了刘文典的眼皮子底下。
“你来看看,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这个周祖墨就是我想要的人才,基于此,我必须提出一个要求,把他录取给我。”
看到如此有前途的人才,陈寅恪非常兴奋。
其实他自己想出的第二句台词虽然不是“胡适之”,但还是很标准的。
“祖冲之”和“王引之”在他心目中都是很好的答案,但他总觉得不如周祖墨的答案。
如果对比陈寅恪的两个答案,那么“祖冲之”其实更符合第一联的要求。
“祖”和“孙”都可以用作姓氏,而且含义相反。祖孙之意,让第一个字的搭配更加有趣。
另外,“冲”和“行”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相反的含义。 “冲”代表非常快的动作,而“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般指缓慢的行走。两者正好相反,完全符合对联的要求。
最后一句话就不用说了。整齐对比的原因与上面相同。
可见对联文化是开放的。
第一行不仅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可以开动脑筋,对第二行得出不同的答案。通过仔细分析每一个第二行,我们可以从第二行中读出不同的乐趣。
这就是对联的魅力,这也是陈寅恪考试题中必须加上对联题的原因。
遗憾的是,出于学费的考虑,陈寅恪特别感兴趣的考生周祖墨最终没有选择清华大学,而是前往北大深造。
陈寅恪没有招收这个令他极为满意的学生,但他并不灰心。从总体上来说,他了解周祖墨的才华,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与他讨论和交流。
用户评论
箜明
哇,这考试也太难了吧,孙行者?这联对得出来的人真是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1932年的清华考试,这题太有创意了,难怪大多数人交了白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这个题目真是绝了,难怪只有一个人得了满分,这个人的脑洞一定很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孙行者,这题目太有意思了,不知道满分的答案是什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清华的考试一直都很难,这个题目更是难上加难。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1932年的清华考试,这题目真是绝了!太有创意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孙行者这题目,感觉像是考脑筋急转弯,哈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tm的滚
这个题目太难了,我估计都答不上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妄
1932年的清华考试,这题目太有难度了,佩服那个满分的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孙行者,这联对得出来的人,一定是学霸!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清华考试,果然名不虚传,这个题目太有难度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1932年,清华考试的题目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孙行者,这个题目太有创意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这个题目太难了,我估计交白卷的人很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这道题目太难了,简直是脑洞大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清华考试的题目,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日倾情
1932年的清华考试,这题目也太有难度了,只有一个人得了满分,真是厉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孙行者,这联对得出来,真是人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惯例
这题目,只有脑洞大的人才能答得出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清华考试,果然是高水平的考试,这题目太难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这道题目太有创意了,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