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计算公式框架
各种税款的计算公式
1。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税=输出税- 输入税
营业税=销售税率(这里的税率为16)
组成应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构成应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务税率)
2。进口商品
应税金额=征税价格税率
构成应税价格=关税付费价格+关税( +消费税)
3。小型纳税人
应税=销售收款费率
销售=包含税收的销售(1+收款率)
2。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税=销售税率
销售不包括税款=销售包括税收(1+增值税率或收款率)
组成应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构成应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务税率)
组成应税价格=(材料成本+处理费)(1税务税率)
组成应税价格=(关税税款价格+关税)(1-消费税率)
2。根据测量计算
应税=销售量单位税额
iii。关税
1。提前征税
应税金额=应税进口商品数量单位缴税价格适用税率
2。根据测量计算
应税金额=应税进口商品海关单位税额
3。复合计数
应税金额=应税进口商品的数量单位税金额的海关税额+应税进口商品的数量单位税付费价格适用税率
4。公司所得税
应税收入=总收入- 项目扣除额
应税收入=总利润+增加税收调整- 减少税收调整
应税=应税收入税率
每月预付款=每月应税收入25
每月应税收入=上一年的应税收入1/12
5。个人所得税:
1。薪资收入:
应税=应税收入使用税率- 快速计算扣除额
2。薪酬收入:
应税=应税收入使用税率(1-30)
3。其他收入:
应税=应税收入使用税率
vi。其他税
1。城市土地利用税
年度应税金额=应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度应税金额=应税财产的原始价值(1-脱离比率)1.2
或年度应税金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度应税金额=应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移房地产获得的收入- 扣除项目
应税金额=(每级添加土地值适用税率)
5。契约税
应税基准税率
在您的金融工作中,您是否遇到了不知所措且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
(这里添加了迷你程序,请访问toutiao客户端查看)
计算应税金额的公式
1。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1。直接税收计算方法
应付税款的增值:=增值金额增值税率
增值金额=工资+利息+租金+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 商品销售的全部价值- 法定扣除项目购买的商品金额
2。间接税收计算方法
扣除额=扣除额的扣除额扣除税率
1)购买税收减免法
扣除的税额=此期间购买扣除额的金额扣除税率+受托人收取和支付的税额
2)实际消费税减免方法
扣除额=此期间使用的扣除额的实际扣除额扣除率+受托人收取和支付的税额
2。一般纳税人要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一般纳税人要支付的增值税金额=当前的产出税- 当前输入税
1.营业税=销售税率
销售=包括税收的销售/(1+税率)
组成应税价格=成本(1 +成本利润率)
2。输入税额
不能扣除的输入税=月份的总输入税免税项目的总销售额和本月中非税收项目的营业额/本月的总销售额以及本月的营业额
小型纳税人应付的增值税
小型纳税人应付的增值税=销售收款费率
销售=包含税收的销售/(1+收款率)
销售=包括税收的收入(1 +增值税收集率)
进口商品的增值税
进口商品的增值税金额=构成应税价格税率
构成应税价格=关税豁免价格+关税+消费税
iii。消费税金额
1。裁决率的计算
通过实施价格调整率方法计算出的消费税金额=销售量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包括/(1+增值税率或收款率)的销售额
2)应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务税率)
3)应纳税价格=(材料成本+处理费)/(1税务税率)
4)应纳税价格=关税付费价格+关税+应付消费税
5)应纳税价格=(关税税付费+关税)/(1税税率)
2。数量配额计算
根据定量配额方法计算的消费税额=销售量单位金额
4。公司所得税金额
应税=应税收入税率
应税收入=总收入- 要授予的扣除额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金额
总利润=总收入- 成本,费用,损失
1。工业企业的应税收入公式
工业企业的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行政费用- 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和附加费
其他业务的利润=其他业务的收入- 其他业务的成本- 其他企业的税款和附加费
在此期间,成品成品的成本=该产品开始时产品自己的半生产产品的成本余额+该产品结束时产品自己的半生产产品的成本- 该产品在该期间结束时的成本余额
此期间的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商品分配企业的应税收入公式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主要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行政费用- 财务费用- 兑换损失
主要业务的利润=商品销售的利润+采购代理的收入
商品的利润销售=商品净销售- 商品成本销售- 运营费用- 商品销售的税款和附加费
商品净销售=商品销售收入- 销售折扣和折扣
3。饮料公司应税收入的公式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业务收入- 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运营收入- 运营成本- 运营费用- 业务税和附加费
营业成本=库存库存库存材料的库存平衡和半生产产品(商业)产品+当前时期购买的材料的量以及库存量- 库存材料的库存平衡,库存材料的库存平衡,半生产产品和生产(商业)产品(商业)产品
5。个人所得税金额
1。薪水和工资收入
工资和工资收入要支付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应付水的量适用税率
应税收入=月收入-800
应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扣除额的快速计算
应税收入=(不包括税收收入- 快速扣除) /(1税率)
2。个人企业主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快速计算扣除额
1)将本月应税累计收入转换为年度应税收入
全年的应税收入=本月的累计应税收入12/累计运营月份
2)计算应付年度所得税
应付年度所得税=年度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扣除额的快速计算
3)计算本月应付的累计所得税
每月所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4)计算本月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本月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本月支付的所得税累计金额- 所得税累计税款
3。薪酬收入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1-30)
=应税收入2070
4。劳动报酬收入
1)当收入少于20,000元时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2)一次性收入为20,000至50,000小时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2050
=应税收入(20 + 10)
3)一次收入超过50,000元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20100
=应税收入(20 + 20)
5。财产转移
应付财产转移的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转移财产收入- 财产的原始价值- 合理的费用
6。利息,股息和股息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7.海外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限额
8。计算支付给预扣代理的处理费
处理费的金额=预扣个人所得税2
vi。土地增值税
1。一般计算方法
总应税金额=各个级别的土地增值量适用税率
以一定级别适用税率添加土地值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金额100/扣除的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金额=房地产收入的转移- 扣除项目金额
2。简单的税收计算方法
1)土地升值金额不超过扣除额的5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30
2)添加土地值超过扣除额的50,不超过1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40 – 扣除项目金额0.05
3)添加的土地价值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100,不超过2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50 – 扣除项目金额0.15
4)土地增值超过项目金额的2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60 – 扣除项目金额0.35
7。城市维护和建筑税
城市维护和建设中要支付的税额=(产品销售收入+运营收入+其他营业收入)该地区适用的税率
要缴纳的税款=实际运营收入区域适用税率- 税款
可退款金额=支付税款- 应验证税款
8。资源税金额
应税=应税数量单位税额
9。车辆和船舶税额
1。年度应税数量的乘用车,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牲畜汽车,人力车,自行车和其他车辆的计算公式是:
年度应税金额=车辆所有权适用的年税
2。卡车的年度应税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度应税金额=卡车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用于乘客和货物的车辆应税金额的计算公式是:
年度应税金额=载人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货物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
载人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适用于载人车的年税额50
货物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货物零件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4。机车应税额的计算公式:
汽车船的年度应税金额=汽车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
5。非机动船的应税金额=非机动船的Durona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新购买的车辆受购买期间剩余的几个月的车辆和船舶税。计算公式是:
新车辆和船只的税额应支付各种车辆和船只的吨位(或车辆数量)剩余的几个月,从购买开始到收集期结束/收集期的末期
在此期间的偿还税款=丢失的车辆和船舶税数(或净吨位,重载吨位)适用的税额/根据法规支付的次数/数量
在此期间偿还税款=[应付车辆和船舶税的数量(或净吨位,重量吨位)适用的税额/按照法规支付的时间/税额
退还拨款税=拨款税税
退款应计算错误的税款=已存入已纳税的税款- 已重新签约税额的税款
财产税金额应付年度财产税=房地产评估价值税率
应付每月财产税=应付年度财产税/12
应付季度财产税=应付年度财产税/4
10。适用的土地税额
应付年度土地使用税=使用的土地平方米的总数每平方米的土地税
每月或季度土地使用税额=年度土地使用税额/12(OR)4
11。印花税金额
1。用于购买和销售合同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购买和销售金额3/1000
2。计算建筑项目调查和设计合同的印花税税
应税=收费5/10000
3。计算加工合同应付的印花税
应税=收入5/10,000
4。为建筑和安装项目合同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合同金额3/10000
5。对财产租赁合同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租赁金额1/10
6。在仓库和存储合同中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仓库和存储成本1/1000
7.计算贷款合同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金额=贷款金额0.5/10000
8。计算财产保险合同应付的印花税
应税=保险费收入1/1000
9。根据印花税计算财产权转让的计算
应税金额=书中包含的金额6/10000
10。计算以技术合同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金额=合同中包含的金额3/10000
11。计算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运输费5/10000
12.应支付商业书籍的印花税计算
1)记录在基金帐户中付款的印花税的计算公式是:
应税金额=[((在年初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 上一年计算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2)计算其他书籍的应税金额。公式是:
应税金额=证书数量5
十二。关税
1。计算应税量的进口关税。公式是:
要支付的关税金额=税收价格进口税率
税收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国内批发价格/(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计算出口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出口关税税应付=缴税价格出口税率
税收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我相信有很多学生想在这里学习会计。您可以关注编辑的头条帐户。
您可以收到一组完整的系统会计学习材料!您也可以免费参加15天的会计课程!
因为收到收据的人太多,所以我们无法及时回复。请耐心等待。
用户评论
命运不堪浮华
终于,可以不再被各种各样的税名搞得头晕眼花了!这个表格真是太美好了,一目了然,省时省力!终于不用再网上到处搜资料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这篇博文简直是绝佳的学习资源啊!我正在复习财经知识,正好用到这些税种计算公式,这下可放心多了。希望作者可以继续更新更多相关内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表里信息量大到爆炸啊!看得头晕,不过确实有所有税种一览无遗,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税法的朋友来说太宝贵了。希望能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辅助理解,这样更方便入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这表格真厉害哈!把复杂的税法计算公式全部整理出来,简直是财税小白的福音!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些公式有点复杂,希望能详细讲解一下每一个计算步骤,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原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终于找全了所有的税种计算公式!真是个好文章啊!以前每次遇到税务问题就一头雾水。有了这个表格,相信以后可以更轻松地应对各种税法问题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说实话,我个人不太喜欢看这么长篇幅表格,显得有点枯燥乏味。希望作者能结合更多案例和互动元素,让学习税法的过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这篇文章简直是拯救我的宝藏啊!我一直不知道哪些税种怎么算,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感谢作者的分享,真是太棒了!点赞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雁過藍天
感觉这些个公式有些复杂,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希望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案例解释,让小白们也能轻松搞懂税法计算公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城暮雨
表格很好用,信息清晰明了。但我觉得文章标题过于绝对,毕竟随着政策不断更新变化,也许会有新的税种出现或者旧的税种被废除。建议在标题增加一些限定词,比如“目前”或 “常见”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太棒了!终于解决了我的困扰!我一直在纳闷那些乱七八糟的税费到底是怎么计算的,现在终于明白了!这表格真是一把好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这个表格对个人的学习帮助挺大的,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税种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税法的案例讲解,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场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希望这份表能够定期更新,以适应最新的税法法规变化,避免信息过时不准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留遗憾
虽然表格内容很实质性很实用,但对于小白来说,这些公式还是有些复杂,建议可以添加一些简单的中文解释或简化版计算方法,更容易理解掌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对于想要了解税法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份表格非常宝贵。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用不到这么多详细的计算公式。希望作者可以提供一些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学习资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这篇文章很有帮助,让我对各种税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习到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作者能继续推出更多关于税法方面的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各个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这个表格确实很好用,帮我清晰地看到了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希望以后更新及时,以适应最新的税法规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我一直都很困惑各种税种的差别和计算方法,这个表格帮助我很大啊!太感谢分享了!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多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样更容易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虽然表格信息量大,内容很专业, 但建议加上一些图片或图表辅助说明,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和计算逻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