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绝对不会错过的真正内容,请收集
1。税收计算方法
1。直接税收计算方法
应付税款的增值:=增值金额增值税率
增值金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 商品销售的全部价值- 法定扣除项目购买的商品量
2。间接税收计算方法
扣除额=扣除额的扣除额扣除税率
(1)购买税收减免法
扣除额=此期间内购买扣除额的金额扣除率+受托人收取和支付的税额
(2)实际消费税减免方法
扣除额=此期间的实际扣除额扣除率+受托人收取和支付的税额
2。增值税
总纳税人要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一般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当前产出税- 当前输入税
1.营业税=销售税率
销售=包括税收的销售/(1+税率)
组成应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输入税额
不能扣除的输入税=月份的总输入税本月免税物品的销售额以及本月/月总销售额和本月的营业额的非税项营业额
小型纳税人应付的增值税
小型纳税人应付的增值税=销售收款费率
销售=包含税收的销售/(1+收款率)
销售=包括税收的收入(1+增值税收集率)
进口商品的增值税
进口商品的增值税金额=构成应税价格税率
构成应税价格=关税豁免价格+关税+消费税
iii。业务税额
应付业务税=营业额税率
征税价格=运营成本或项目成本[(1+成本利润率)/(1企业税率)]
iv。消费税金额
1。裁决率的计算
通过实施价格调整率方法计算出的消费税金额=销售量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包括/包括/(1+增值税率或收款率)的销售
(2)组成的应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税率)
(3)组成的应税价格=(材料成本+处理费)/(1税率)
(4)组成的应税价格=关税付费价格+关税+应付税款
(5)组成的应税价格=(税收价格+关税)/(1税率)
2。数量配额计算
根据定量配额方法计算的消费税额=销售量单位金额
资源税额
应税金额=应税数量单位税额
5。公司所得税
应税=应税收入税率
应税收入=总收入- 允许的扣除额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总利润=总收入- 成本,费用,损失
1。工业企业的应税收入公式
工业企业的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行政费用- 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和附加费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营业税和附加费
在此期间,成品成品的成本=该产品开始时产品自己的半生产产品的成本余额+该产品结束时产品自己的半生产产品的成本- 该产品在该期间结束时的成本余额+
此期间的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商品分配企业的应税收入公式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主要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行政费用- 财务费用- 兑换损失
主要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采购代理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 商品成本销售- 运营费用- 商品销售的税款和附加费
商品净销售=商品销售收入- 销售折扣和折扣
3。饮料公司应税收入的公式
应税收入=总利润+(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营业利润=运营利润+带有附属业务的业务收入- 带有附属业务的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运营收入- 运营成本- 运营费用- 业务税和附加费
运营成本=库存库存库存库存和半生产产品的材料在本期开始时+当前时期购买的材料量以及商品的量- 库存库存平衡,库存库存,半生产产品和生产(商业)产品
4。应付所得税金额的计算
(1)每月或每季度支付的所得税金额=每月和每季度应税收入所得税税率
(2)在支付年终和解时,应退还所得税。
应退款的所得税金额=全年的累计应税收入所得税率- 累计所得税金额今年已支付
所得税的预付款
。基于上一年应税收入的1/2或1/4
此期间的特定月份或四分之一应付所得税=[前一年的应税收入/2(或4)]
。根据此期间的计划利润提前缴纳所得税
此期间的特定月份或四分之一内应付所得税金额
5。减少所得税的计算
降低率=[(所得税税率税率)/所得税率]100
减少后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所得税率(1降低比率)
=应付所得税减少比率
7。弥补前几年损失后要支付的所得税金额的计算
弥补损失后应付所得税
6。个人所得税
1。薪水和工资收入
工资和工资收入要支付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应税收入=月收入-800
应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扣除额的快速计算
应税收入=(不包括税收收入- 快速扣除)/(1税率)
2。个人企业主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扣除额的快速计算
(1)将本月的累计应税收入转换为年度应税收入
全年的应税收入=本月的累计应税收入12/累计运营月份
(2)计算应付年度所得税
应付年度所得税=年度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快速计算扣除额
(3)计算本月应付累计所得税
每月所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4)计算本月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本月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本月应付的所得税累计金额
3。薪酬收入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1-30)
=应税收入2070
4。劳动报酬收入
(1)当收入少于20,000元时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2)一次性收入是20,000至50,000小时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2050
=应税收入(20+10)
(3)当收入超过50,000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20100=应税收入(20 + 20)
5。财产转移
应付财产转移的所得税=应税收入20
应税收入=转移财产收入- 财产的原始价值- 合理的费用
6。利息,股息和股息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20
7.海外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限额
8。计算支付给预扣代理的处理费
处理费的金额=预扣个人所得税2
7。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所得税金额
1。制造
应税收入=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净产品销售-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税-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净产品销售=总产品销售- (销售回报+销售折扣)
产品销售成本=此期间的产品成本+时期开始时的半成品产品,产品的库存- 时期结束时半成品的产品,产品的库存
此期间的生产成本=此期间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成本在此期间
2。商业企业的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销售利润=净销售- 销售成本- 销售税-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净销售=总销售额- (出售回报+销售折扣)
销售成本=商品存储在期间开始+ [此期间购买- (购买发布+购买折扣) +购买成本] – 商品库存在此期间结束时
3。服务业
应税所得税=净业务收入+非运营收入- 非运营费用
净业务收入=总业务收入- (业务所得税+业务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应税收入
应付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已支付
应付当地所得税=应税收入当地所得税率- 当地所得税支付
5。国际运输业务
应付所得税=应税收入税率
应税收入=从中国运输获得的总乘客和货物收入5
6。提款所得税
应税所得税金额=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中国获得的其他收入税率(20)
7。计算海外所得税减免限额
8。外国投资者使用从外国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应退还收入
可退款金额={重新投资金额/[1-(最初适用的公司所得税率+当地所得税率)]最初适用的公司所得税率退款率
9。年终和解后应补偿(退款)的公司所得税的计算
(1)对于没有折扣且没有海外收入的企业
应补偿的税额(退款)=全年的应税收入公司所得税率- 所得税提前支付1——4
(2)对于具有折扣和海外收入的企业
公司所得税金额应补偿(退款)=根据税法根据国内和外国收入计算的总应纳税款项- 从海外所得税中扣除的允许扣除- 要减少的公司所得税金额- 提前支付的公司所得税总额
8。土地增值税
1。一般计算方法
总应税金额=各个级别的土地升值金额适用税率
以一定级别适用税率添加土地值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金额100/扣除的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金额=房地产收入的转移- 扣除项目金额
2。简单的税收计算方法
(1)添加的土地价值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30
(2)添加的土地价值超过扣除额的50,不超过1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40 – 扣除项目金额0.05
(3)添加的土地价值超过扣除额的100,不超过2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50 – 扣除项目金额0.15
(4)增加的土地价值超过项目金额的200
应税金额=添加土地价值60 – 扣除项目金额0.35
9。车辆和车辆税
1。年度应税数量的乘用车,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牲畜汽车,人力车,自行车和其他车辆的计算公式是:
年度应税金额=车辆所有权适用的年税额
2。卡车的年度应税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度应税金额=卡车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用于乘客和货物的车辆应税金额的计算公式是:
年度应税金额=载人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货物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
载人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适用于载人车的年税额50
货物零件的年度应税金额=货物零件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4。机车应税额的计算公式:
汽车船的年度应税金额=汽车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
5。非机动船的应税金额=非机动船的Durona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新购买的车辆受购买期间剩余的几个月的车辆和船舶税。计算公式是:
受到新购买的车辆和船只的税额=各种车辆和船的吨位(或车辆数量)从购买开始开始到收款期结束的剩余月份/收款月份的数量/收款的月数,到该期间的剩余税额支付的税额支付的税额=量的税率(或纳税量的量)根据法规
在此期间偿还税款=[应付车辆和船舶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耐用吨位)适用的税额/根据规定,仓库支付的次数/数量]
退款应计算错误的税款=已存入已纳税的税款- 已重新签约税额的税款
10。财产税金额
应付年度财产税=房地产评估价值税率
应付每月财产税=应付年度财产税/12
应付季度财产税=应付年度财产税/4
土地利用税额
应付年度土地使用税=使用的土地平方米的总数每平方米的土地税
每月或季度土地使用应付税=年度土地使用纳税/12(OR)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整税
1。基本建筑项目的投资金额应受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调整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税=总投资金额适用税率
总投资=建筑项目的总投资+设备购买和安装的总投资
2。续订和转型项目的投资金额应遵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调整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税=建筑项目的总投资适用税率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税额应用于超计划投资项目,计算公式为:
应付税款超出计划=[(实际上完成的投资金额省标准投资金额)适用税率](1+加罚款倍数)=应付税款超出计划投资金额(1+加罚款多重)
超过计划投资金额的应税金额=超过计划的投资金额适用税率
超过计划的投资金额=实际完成的投资金额- 省级标准投资金额
11。城市和农村维护和建筑税
城市和农村建设和维护要缴纳的税额=(产品销售收入+运营收入+其他营业收入)该地区的适用税率
要缴纳的税款=实际运营收入区域适用税率- 税款
退税金额=纳税- 已验证的税额
12.印花税金额
1。用于购买和销售合同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购买和销售金额3/10000
2。计算建筑项目调查和设计合同的印花税税
应税=收费5/10000
3。计算加工合同应付的印花税
应税=收入5/10,000
4。为建筑和安装项目合同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合同金额3/10000
5。对财产租赁合同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租赁金额1/1000
6。在仓库和存储合同中支付的印花税计算
应税金额=仓库和存储成本1/1000
7.计算贷款合同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金额=贷款金额0.5/10000
8。计算财产保险合同应付的印花税
应税=保险费收入1/1000
9。根据印花税计算财产权转让的计算
应税金额=书中包含的金额5/10000
10。计算以技术合同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金额=合同中包含的金额3/10000
11。计算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支付的印花税
应税=运输费5/10000
12.应支付商业书籍的印花税计算
(1)记录在基金书中要支付的印花税的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金额=[((在年初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上一年计算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在年初开始的自有营运资金的数量- 上一年中计算的自动营运式印花税税总额)]5/10000)
(2)计算其他书籍的应税金额。公式是:
应税金额=证书数量5
13。关税
1。计算应税量的进口关税。
公式是:
要支付的关税金额=税收价格进口税率
税收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2。计算出口税额的计算。
公式是:
出口关税税应付=缴税价格出口税率
税收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用户评论
孤者何惧
终于不用找资料费劲啦!这个公式汇总真方便,一下子把税法的核心点都整理出来,这下学习效率高很多了,简直是学生、职场人必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看起来很详细,等周末有时间详细阅读一下,希望能够像标题说的那样轻松搞定税法这门课啊!感觉现在还是一知半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这份总结太好了!希望能定期更新,因为税法政策的变化太快了,旧的资料很多都过时了。这样就能一直跟着最新的版本学习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这个标题是不是有点夸张?“史上最全”?也许对一些基础知识很全面,但复杂的法条可能还是需要更多的资料和实践来理解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看完这篇文章后感觉税法其实很简单啊!公式汇总的解释非常透彻,原本觉得很复杂的税制现在一下子就明白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说实话,公式虽然能帮助记忆,但是我觉得学习税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背后的逻辑和操作流程。光靠公式可能不够深入吧。期待作者能够再补充一些案例解析或者视频教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这份资料非常实用啊!我刚开始创业,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税务问题,这些公式总结正好派上用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其实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学习完全懂“税法”是有点不必要的负担吧?关键是了解自己所处的情况,避免犯错就好了。这篇文章可能更适合专业人士或者准备做会计的同学们。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赞赞赞!终于找到一个靠谱的税法整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感觉公式还是比较抽象的,不知道能不能结合一些实例说明一下?这样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这个汇总确实很有用,可以快速回顾常用的公式,方便我在答题的时候查阅。希望作者能多更新一些最新的税法变化资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我刚开始学习税法,感觉这篇文章整理得很不错,让我对税法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标题看着很高大上,不过还是看看内容怎么样再说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我一直觉得税法太复杂了,没有兴趣学习,看到这个总结后,或许能让我稍微了解一下基本的知识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虽然公式很简洁,但是需要结合很多相关的案例和解释才能真正理解的税法的本质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还是建议大家在学习税法的时候要参考多种资料,不要只靠公式总结来做判断,毕竟税法变化很快,还需要关注最新的政策法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让我对税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前总是觉得这个概念很朦胧,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