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我说到一个观点:
上面将消费税并入地方财政,将会加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
因为消费税的基础是消费,每个城市的居民消费能力不同,能收上来的消费税数量也不一样。
居民的消费力更强,那么这些城市未来的税收就更有保障。
未来的城市竞争,不单单是产业和GDP的竞争,还有地方税收的竞争。
毕竟在财税改革之后,地方财政有了更多自主权,谁更有能力充实自己的小金库,谁就更有竞争力。
那么由此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消费税改革,到底利好的是哪些城市?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详细做一个分析。
首先,一个城市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应该如何判定?
其实也不复杂,想来想去,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综合评判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
城市居民的负债率
如果一个城市的居民身上背着大量负债,每天都要量入为出,那他就不会有余力去消费。
一个城市的居民负债率低,这个城市才会有更多人有意愿去消费。
而当下居民主要的负债多数都是房贷,因此,想要计算负债率数据,主要看的是居民住房贷款的杠杆率。
第二个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GDP的比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指的是一座城市个人以及团体的商品消费量,说白了就是一座城市里面所有人消费的金额总和,能比较直观反映一个城市整体的消费数据
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不直接看消费零售的总额,而是要看它和GDP的比值呢?
首先,消费品零售数据是一个总量,每个城市的体量、人口不一样。
总量大不代表消费能力就强,毕竟只要人口基数够大,总量就能拉上去,所以光看总量没有价值。
其次,消费零售总额和GDP的比值,体现的是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比值高,说明这个城市更多是靠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能主导经济,那未来这座城市的消费税收入比例自然就会比其他城市更高。
我选了国内的15个主要城市,细扒了这些城市两项指标的相关数据,整理了下面两张表格。
首先是居民杠杆率的数据:
主要核心城市中,杠杆率最高的是杭州和南京。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的杠杆率最高,这也符合我们多数人的预期。
毕竟深圳的房价常年高居榜首,尤其是过去这些年不少人都是高杠杆买房,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与之相比,一线中北京杠杆率最低,甚至在15个城市中杠杆率都是排名倒数。
再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GDP的比值:
消费占GDP比重最高的是重庆,此外排名前列的多数也都是强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相对来说占比都不高,最高的是上海,深圳和北京占比最低。
深圳主要是受房价影响,挤压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北京则是因为城市面积太大,不同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尤其是远郊收支水平偏低,拉低了消费水平,导致消费贡献不多。
当然了,因为文章篇幅的原因,很难呈现所有城市详细的数据和分析,我只列出了15个主要城市的数据,可能你关注的城市恰好就不在上面的表格里。
虽然我没有展示,但我们最近在整理数据的时候发现: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杠杆率已经爆了,处于负债崩溃边缘。
这些城市中可能就有你的家乡或者是你所关注的城市。
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可以关注我们今晚的闭门直播。
我们会在直播中给大家呈现国内更多城市的杠杆率以及消费能力的数据,帮大家补一补信息差。
你所在的城市或者你关注的城市,到底实际居民杠杆率是多少?负债率是否到了崩塌边缘?
哪些城市未来会在消费税改革重吃到红利?
你关注的城市会不会在税改之后迎来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