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中的财税文化

正确认识、获取和管理财富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家非常重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作用,强调“见利思义”。古代家训吸收了这一思想,以仁义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强调义重于利,以义生利,强调君子爱财有道,不谋取不义之财。《庞氏家训》 对财富的理解生动而深刻:如果不公正地获得土地和财产,其子孙将无法享受。古造词“钱”意为“一金两兵”,寓意好处少而害多,还有劫之祸。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一定都能得到善行,所以他们就会分散,四面八方崩溃。怎能以善行驱散,给自己和子孙带来灾难呢? “隐藏太多,就会灭亡”,我相信老子的名言!《蒋氏家训》:财富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凡是在宗族、亲戚、邻里,都要以金钱为先,以正义为先。我宽容一点,人们就会得到一点财富。如果靠削皮致富,就会心怀怨恨,还会损害你的品德。这并不是处理善后问题的好方法。

封建王朝高度重视农业,国家财政收入体系由此构建而成,增长有限。量入为出是理财的核心。民间积累财富不易,勤俭持家已成为家训。一方面,普通家庭需要节俭积累财富,维持家庭收入,追求富裕。富贵人家、富贵之家,想要打破“富贵不超过三代”的魔咒,实现家族的“恒富”,也必须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另一方面,节俭、戒奢对于家庭成员修身养性、廉洁奉公也具有积极意义。古代家训在理财方面主要强调两点:

古代家训中的财税文化

一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你记得来之不易;半丝,半丝,永远记住物质资源是困难的。《孙氏家训》:家庭应该节俭。如果你量入为出,你就会在经济上感到舒适。一切都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使婚丧嫁娶是大事,也不应该铺张浪费。《张氏家训》:我建议我的人民要节俭……如果你现在有钱了,你应该考虑很久。量入为出,节省一切。《杨氏家训》:世界上,名门望族出名是常事。大家都知道,祖先们勤劳俭朴,这是他们立业之本。下一代的灾难就是子孙奢侈浪费,毁了家业……我们家族的人都要勤俭节约。

二是勤记账簿,精心理财。《庞氏家训》:年审……设年终簿,每年收钱,标明当月日期,一一记清楚,每两个月做一次总计,住内一年中你的钱财,要留有余裕,不要乱用。年鉴有两本,一本是公费的,所有的开支都有记录。一是礼书,记载了向客人进贡的费用。《孙氏家庭要事》:勤记账。钱的来来去去都记录在书本上。建议经常做笔记,以免忘记。几年前,我有一个老板。休宁黄氏《家用收支账》共三卷,详细记载了清代雍正四年至乾隆十三年共23年的日常收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用收支账》三卷的后面,都有每年的“粮食登记低点”。

按时足额缴纳“皇粮国税”

古代家训中的财税文化

我国封建社会的“御粮国税”和现代税收一样,也是强制性的、免费的、固定的,凡是有资格的人都有义务按时足额缴纳。古代家训对此有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从国家忠诚出发,强调按时缴纳“御粮国税”。浙江衢州孔子世家的祖训:孔子子孙迁徙诸州县。朝廷纪念圣人,免其劳役。他们是为国家臣民服务的,只是受到族长的催促。皇帝的恩德是深沉而伟大的。建议各位损失者积极认赔,并在限额内接受,不要错过秘书挂失的期限。《朱子家训》:早点上完国课,就没有钱了,就幸福了。《施氏家训》:农场税是每年对国家的定期捐款。必须尽快偿付,以报答王恩,以示遵守王法的真实意图。我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将此作为他们的第一课。

二是既强调国家忠诚,又强调国家法律的威严,强调按时缴纳“御粮国税”。《诸葛氏积庆堂家训》:国税损失。税收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拖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家族的子孙一定要尽快完成这件事,不要耽误了,给自己带来耻辱。这也是我们父母的忠诚。《秦氏家规》:紧急国税。子孙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按时缴纳会费。也就是说,在官诗以外的任何时候,如果决定征败,也应该早些进贡。不听肤浅之言,不知忠爱,惜财迷惑,犯下罪行。《萧山楼氏家训》:国税损失。税收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拖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家族的子孙应该尽快完成付款,而不是拖延,给自己带来耻辱。《竹氏家训》:国税损失。税收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拖延在所难免。我们家族的子弟应该尽快完成付款……如果逾期不完成,你就会自取其辱。此人既不忠于国家,也不自爱。《王氏祖训》:年年进贡是免不了的。虽然贫穷的家庭可能突然无法应对,但存钱以备损失甚至计划还是可以的。如果是浪费时间,但天不知急需赶去医院,会造成牢伤,身破皮裂,也于事无补。国家课程还没有完成,我深感遗憾。

三是足额缴纳,不“瞒税”。在我国古代,偷税漏税被称为“藏税”。自秦代以来,各封建王朝都制定了具体的税法,严惩“偷税漏税”。西汉实行“算钱”后,各地“逃税”严重,于是汉武帝下旨“报钱”。《唐律疏议》:“应失税赋、官物,而避诈隐而不失,或巧而虚伪者,视为盗窃。”宋朝规定“令结甲输税”“不实者告之,赏其田地”。《元典章》:“逃税的人将失去向政府藏匿的财产的一半,而所藏匿的财产的一半将支付给原告作为奖励。囚犯将被鞭打五十次,然后他会回来到总署并令官方白银商人等无法入境。”欺骗者,与逃税同法。”《大明律》:“欺骗、隐匿农粮,漏户登记者,一至五亩四十鞭,每五亩加一级。并处以杖一百的处罚。若土地入官,则隐税粮粮,按数征收。 ” 《大清律例》:“凡是偷税漏税的商人,将处以五十。一半的货物将送给官方,三分之一的货物将作为奖励。这与逃税法相同。如果买头马不缴税,罪名相同,仍以买主名义征收一半价款。”封建王朝惩罚“偷税漏税”的措施并不松懈。为此,一些家规专门作出了防止“偷税漏税”的规定。

子女在担任官职时要清正廉洁,不贪污腐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廉洁家风是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内容。古代家训从伦理、金钱等方面对家子在政治上的诚信有很多规定。主要有两种情况。

首先强调,子弟想当官,切不可贪心。有的人吃不饱穿的,家人就供养;如果孩子想当官,钱有余,也要给家里捐钱。浙江金华浦江郑氏家族在被朱元璋尊为开国大夫的第一位文官宋濂协助制定的家规中规定,其子孙若有为官,他们必须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他们不能任意掠夺人民的任何东西。如果在任者无法给他提供食物和衣服,朝廷将予以支持。如果他有足够的钱,也应该将他告上法庭。他不应该私自对待妻子和孩子,并把他们当作华丽的装饰品,以引起不公正的对待。《萧山孙氏家规》:如果你的子孙当了官,就应该为国家服务,不要从人民手中夺取任何东西。官员衣食不足,朝廷供给。如果俸禄绰绰有余,也必须捐献给朝廷,不得自私。 《戒诸子及弟侄》中,范仲淹教导子女为官要廉洁,不要谋取私利:“官位上要小心,不要弄虚作假……我一向是清心为官的。”不谋取私利……以纪念我的祖先。” 《康氏家训》:诚信赞誉。有人贪财有人拒绝,古今廉洁不相容;和珅至今仍为人们所辱骂,而包拯却将名垂千古;贪婪受贿,积攒千金,把梦想暴露无遗。我们家族的子弟如果当了官,一定要清正廉洁。

封建王朝的官员俸禄大多并不丰厚。西汉时期,中高级官员收入丰厚,而低级官员收入不高。东汉崔湜指出,自秦朝以来,普通官员的俸禄很低。唐代官员的俸禄普遍不错。但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加上“宠洋官贬京官”,京官“养不活,常向洋官借钱”。宋初,官员俸禄不高,但从宋太祖到宋徽宗,所有官员的俸禄都增加了。有专家认为,宋代官员俸禄相对丰厚。明代,官员靠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 “明朝有官制,是仿照周朝的,但俸禄远大于古代,数额小,破了。”清初,官俸仍沿明制。雍正实行“廉行行制”后,官员俸禄发生较大变化,但京官与外地官员却有较大差别。张宏杰曾统计过:道光二十年,曾国藩检阅翰林院七品时,国家俸禄和公费总额为白银129.95两,但包括住房、出行在内的必要支出开支、日常生活费等共计白银129.95两。 608.46两。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因家贫脾气暴躁,脾气暴躁,与仆人陈胜发生言语冲突。后来,陈胜又找到了一个高位。这一年年底,曾国藩共借了白银400两。 1848年,已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副部级)的曾国藩在家信中说:“从去年开始,我每天都想回家探望我的家人。”所以如果不行,我就给京城交了近千块钱就回国了。”路费数百元,非常难以应对。 ”

在封建社会,一个家庭的子弟当官后变得富有,经常回馈家庭。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在《戒诸子及弟侄》中说:吴中宗族众多,本来就很亲近。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视为祖先,那么他们都是后代。没有任何亲近感。如果没有祖先之名的亲近,那么我就会饥寒交迫。安德并不尴尬。老祖宗积德已百余年,靠我才成就大官。如果我们只顾富贵,不关心宗族,怎么会有一天看到我们的祖先被埋在地下,今天又怎么能进入我们的家庙呢?他用自己攒下的钱在吴县购买了数千亩良田,兴办慈善村、慈善田、慈善学校,帮助家里的孤儿、老弱病残,让“特困家庭再也不用担心灰心丧气了。”范仲淹为救亲而创办亦庄,各级官员、士大夫纷纷效仿。

二是强调,如果孩子当官犯了贪污罪,生前就从家谱上除名,死后也不准进庙。包拯以廉洁着称。他为子孙制定了家训:“子孙贪污滥权,不得归亲,死后不得葬于大坟。”不追随我的志向,不准回到自己的家族。”浙江金华浦江《郑氏规范》规定,凡子孙当官,因盗墨而出名的,将被削名。生时不得入祠堂,死后不得进祠堂。对于被诬告者,将不承担任何责任。《谱图》:有子孙将做官……若有偷钱之人闻之,生时削名,死后不准入庙。

在封建社会,“生入家谱,死入祖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衡量做人的道德标准。首先,家谱记载了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对于维持家族的连续性和血缘关系至关重要。被除名意味着他和他的子孙基本上没有科举、世袭爵位、武选的机会。其次,在农业文明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居住是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最稳定、最有利、最便捷的方式。被从族谱中除名,意味着他和他的子孙将不再受到家族的保护。第三,在封建社会,一个人死后能否进入祠堂、祖坟,是其家族身份是否得到承认的重要标志。不进祠堂、祖坟,就意味着死后不能享受子孙的祭祀。

用户评论


黑夜漫长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对古代家训中关于财富和税收的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真没想过家训里还有这些内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真是细致入微,从日常生活到经商理财,都有着深刻的见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家训里的财税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财富的认知和管理方式,很有历史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古代家训里的财税文化,让我更了解古代社会对财富和税收的重视程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很有意思!以前只知道家训是教导做人的道理,没想到里面还有财税文化。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古代的财税文化,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智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軨倾词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很有现实意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家训里的财税观念,很有启发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家训的财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古代人对财税的理解,真是细致入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古代家训里的财税文化,体现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古代家训里的财税文化,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这篇文章让我对古代家训有了新的认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真是很有意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真是令人叹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古代家训里的财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恍

这篇文章让我对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古代家训的财税文化,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