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前三名席位保持稳定
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在促消费政策密集实施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也交出了2023年的成绩单。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30家消费金融机构中,开业仅半年的建信消费金融成为唯一一家亏损机构,净利润为-6500万元。其余29家机构实现全额盈利。 30家消费金融机构合计创造净利润超过142亿元。
从净利润排名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位列行业前三。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超过30亿元,与第二名的兴业消费金融差距明显。即时消费金融与产业消费金融的利润差距较2022年有所缩小,前者以1亿元以内的差距排名第二。第三名。
具体来说,报告期内,招联消费金融实现收入196.02亿元,同比增长12.01%;净利润36.00亿元,同比增长8.14%。即期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57.95亿元,同比增长15.69%;净利润19.82亿元,同比增长10.85%。产业消费金融只增加了收入,却没有增加利润。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2.30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20.72亿元,同比增长-16.89%。
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三大机构连续第四年保持这一水平。不过,从净利润同比增速来看,同比下滑的不仅仅是兴业消费金融。 2023年,也有招联消费金融和即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增速与去年同期的8.68%和29.34%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减速。
头部机构来势汹汹,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数据显示,包括亏损的建信消费金融在内,2023年净利润低于2亿元的机构有16家,占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半以上。其中,蒙古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800万元,在盈利机构中排名垫底。
净利润在亿元以下的机构还包括盛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唯品会富邦消费金融等。小米消费金融和唯品会富邦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7600万元和6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90.91%和759.74%。后者也是年内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机构。
苏溪智研高级研究员苏晓锐表示,消费金融行业前三名位置稳定,反映出头部机构在客户资源、品牌美誉度、第三方合作伙伴、细分领域等方面已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场景等都有比较充足的积累。在逐渐度过高增长阶段后,业务基础雄厚的龙头机构增速放缓也在情理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小消费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加剧,但仍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鹏博指出,消费金融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头部机构的“护城河”逐渐加深,业绩表现突出。稳定的渠道成为他们发展行业最重要的优势,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两极分化。
腰部洗牌
预计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
2023年的消费金融收入格局中,腰部的从业者将明显“洗牌”。
除前三名外,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霸消费金融等紧随其后。杭州银行年报显示,2023年杭州银行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8.38亿元,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8%和21.15%。长银五把消费金融方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2.33亿元和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8%和29.66%。
2022年排名第五、第六、第七的三家“中”字头消费金融机构,2023年排名略有下降。报告期内,中行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下降18.14%去年为5.37亿元,排名由第五位下降至第六位;此前排名第六的中邮消费金融以5.22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七。其中,中原消费金融2023年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1.32%,位列2023年第九位,较2022年排名下降2位。
除了小米消费金融、唯品会富邦消费金融年内净利润增长强劲外,宁银消费金融也被视为黑马。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宁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也是报告期内收入增幅最大的机构。还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
此外,净利润排名第八和第十的平安消费金融和速银开基消费金融,2023年净利润也将出现大幅增长。平安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9亿元,同比增长162.03%;苏银开基消费金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143%。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消费金融和宁银消费金融自2023年以来动作频频,蚂蚁消费金融已连续完成两轮增资至230亿元,全面承接重庆小微贷和重庆的花呗和借呗业务商城小额贷款。 2024年4月,宁银消费金融也释放信号,拟增资至45亿元。
不仅如此,2023年6月开业的建信消费金融由中国建设银行背书,注册资本72亿元。也被视为正在颠覆行业格局的强劲竞争对手。王鹏博指出,由于拨备等原因,蚂蚁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等新增、新开机构的资产增长较快,但盈利响应时间可能滞后,导致盈利或亏损下降今年。后期,随着利润逐步恢复正常,将带来行业结构的持续变化。
“蚂蚁消费金融和建信消费金融未来都有潜力跃居消费金融前三名,行业场景和客户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洗牌还将持续。”苏小睿直言不讳的说道。苏晓锐指出,一些头部和腰部地区的机构在成立初期也经历了快速成长。在公司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宁银消费金融也有望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总资产超万亿
未来需加强自营能力建设
总资产方面,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底,30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接近1.2万亿元。其中,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已达到千亿元级别。前者总资产达2396.69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后者总资产1764.21亿元。
变更股东后,南银巴黎消费金融和宁银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也出现快速增长,分别达到334.59亿元和456.71亿元,同比增长634.07%和460.72%。 30家机构中,仅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略有下降,达到116.8亿元。
回顾2023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增资、金融债、ABS发行等“补血”消息不断,龙头机构入局、现有机构调整带来的变化股东也逐渐涌现。此外,2023年底,《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并于2024年3月正式实施。业内部分机构在注册资本等方面也面临着向新规靠拢的考验。
不仅如此,行业组织已经在实施新的监管要求。根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年度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官方网站和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基本信息、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信息、公司治理信息、重大事件信息、消费信息等。每年4月30日前其他渠道。请查阅投诉渠道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目前,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截止日期前披露了相关报告,而捷信消费金融尚未披露营收、净利润等数据。
苏晓锐认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应严格遵守消费金融新规,首先完成注册资本、主要投资者持股比例等具体指标的监管要求。其次,要关注担保增信贷款业务、流动性风险等监管重点,同时充分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以往,一些依赖保本增信‘固定收益’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果在新规之后不加强自营能力,可能会出现后续业绩下滑的情况。”苏小睿说道。
用户评论
陌上花
哇,招联盈利最多!看来他们家的产品确实很受欢迎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蚂蚁资产最大,这个意料之中,毕竟用户基础在那里摆着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30家公司业绩公布,真是全面了解行业现状的好机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想知道招联是怎么做到的,能分享一下他们的成功秘诀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期待看到未来这些公司的发展趋势,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消费金融市场真火热,这么多公司都涌进来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蚂蚁的资产规模真大,不愧是行业龙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招联的盈利能力强,说明他们市场策略很成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感觉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很值得关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这30家公司的业绩都挺不错的,说明行业发展很健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趋势的分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除了招联和蚂蚁,还有哪些公司表现也很出色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了解行业动态很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希望这些公司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招联盈利最多,说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蚂蚁资产规模大,这得益于他们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30家公司业绩公布,这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可以从中看出行业趋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期待看到这些公司未来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方面的表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未来将会更加精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招联和蚂蚁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公司学习和借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希望这些公司能够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相信未来消费金融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